在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的大田里,沿垄摆开的一排排白色塑料筐格外醒目,筐里装满刚刚出土的甘薯,沉实鲜亮、成色饱满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的互利村,完成全村大面积土地流转,形成甘薯产业“种管收加销”一体化经营,也成为青龙山镇精致农业培育发展的一个剪影。
紧临互利村的平房村,新建的淀粉加工厂也已开足马力,院里铲车往来穿梭,厂房内几名工人守在流水线上紧张地忙碌着。全村近2000亩甘薯将就地转化,直至形成粉条、粉丝、粉饼等终端产品。村党支部书记王守君每天都要到厂里转一圈,随时帮助生产经理郭金龙解决原料、用工等问题。王守君介绍说,今年全村新增甘薯种植面积1000多亩,除了部分做为鲜食出售,其余的都要通过这个厂子进行加工转化,附加值提高了,才能提高收益。
几年来,如何把甘薯产业放大、做精,提高产品收益,一直是奈曼旗和青龙山镇党委、政府研究的课题。规划甘薯特色产业园区、借助中科院挂职专家的专业技术实施脱毒育秧、引进龙头企业推进深加工、培育小微企业实现就地转化……
特色产业培育、特色小镇建设并非一蹴而就,当地步步为营、扎实推进,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程中,培育出地域品牌。奈曼甘薯被列为自治区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青龙山地瓜、青龙山粉条已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,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认证。几年时间,以腾格里溪为代表的农牧业产业化生产线和多家食品公司先后入驻,龙抬头、曼通等公司当年建成投产,冷藏保鲜、淀粉生产、精粉加工、冰薯研发、电商推广等产业链条逐步拓展延伸,以栽植出售鲜薯为主的传统农业模式已浴火重生,甘薯从过去的“救命粮”演变成为“致富粮”和“健康粮”。
青龙山镇的土质、光照非常适合甘薯种植,该镇以3万亩为基数,围绕甘薯主题逐步稳定扩大种植面积,不断提高产值收益。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链条的培育补充和延伸完善,提升园区的服务功能,完成园区“五横五纵”主干道整修和改造工程,定向引商招商,激发产业活力。(记者 王世甫 李铁)